我的昆明行和我心中的西南联大

8月12号的清晨下了一些雨,昆明的雨,也是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!

我走在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园内,原西南联大旧址,脑海中浮现出作家岳南《南渡北归》书中的许多故事,讲述抗战爆发后,中国知识分子各自的命运;

七七事变后,北平沦陷,北大,清华,南开三所大学为了继续办学,化整为零,所有师生辗转长沙最后至云南昆明,继续上课,爬山涉水,中国顶尖的知识分子朝圣一样前往西南,南渡;待到抗战胜利,又重回北平,北归;

内忧外患的年代中,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求学路与抗战前线士兵共赴国难的壮志相呼应,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勇气和坚韧;

亲身游览校园让书中联大故事更鲜活;

校长梅贻琦,五四旗手傅斯年,教授的教授陈寅恪,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,沈从文《边城》,汪曾祺的短篇,闻一多的《楚辞》,钱钟书的英文课,刘文典的《庄子》,冯友兰的哲学课,朱自清的散文;

我是一枚小卒子,生活在世俗的价值标准中,心中也留了一片地和天,立着这些人的丰碑,谆嘱我俗子和凡夫也可以有小小的文学梦!

漫步在师大校园,我记起史铁生《我与地坛》中那个最后的句子,我不在地坛,地坛在我;

西南联大已不在昆明,昆明在西南联大!

师大一公里外就是翠湖,城中有湖,如汪曾祺所写,她是昆明的眼睛;

湖中的荷花让我想起西湖,西湖的荷花秀美,翠湖的荷塘锦簇热烈;

出酒店步行500米至大树营站,地铁40分钟到达西山公园站,再乘大巴车和观光车便到了龙门石窟景点,石阶只能步行,游客太多,蠕动前行,途中滇池若隐若现,遮掩着他的容貌,待到开阔处,滇池才向我们展示其气势;滇池俊朗,像西南少数民族出类拔萃的汉子;

惦记着行程,我们未能乘坐索道穿越滇池,留下些遗憾;

我的昆明行在游览西山和滇池中尽兴结束,这座海拔1800多米的城市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体验,八月在我们当地是最炎热的夏季,在昆明的清晨竟有些冷冽,对西南联大的探寻,阳光下昆明老街的热闹和惬意,茶楼鲜花小肆,这些都已化成心中印记,我细细收藏下!

END

滚动至顶部